保健食品企业想进入特医产业,主要风险在哪?哪些保健食品的失败教训需要来吸取?
1.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的消费价值差异,以及注册申请的不同点,
保健食品选择权是消费者自己,消费者可以自己去选择,但是特医食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那么牵扯到了医生,这里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新问题。所以,第一它们的受众是完全不同的。
特医食品的定位是在医生指导下吃,那么特医食品就会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不是说我们把有批文的食品原料就可以随便用在特医食品里面,不完全是这样。这个时候还有牵扯到我们各种病人,他的代谢过程中哪些因子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食品是安全的,但是用到我们的特医食品,对病人不一定是安全的。
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的销售渠道完全不同。特医食品要拿到医院,医生要对产品评审,要对里头的各种成分是不是适合于病症、有没有负面作用做判断,这个负面作用不是原料本身有负作用不安全,而是针对疾病或某种病理因子,医生就会考虑的很多。
我参加过很多特医食品的评审,全营养特医食品不用做临床。那么,全营养作为一个代餐品,它要求比较低,只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只要他的营养是全的、食品原料是安全的,它不用做临床。但是其他的为什么要做临床,就是因为各种疾病里头有很多禁忌的东西。但是做保健食品的人可能不会去考虑各种疾病的原因等太多的东西,只需要考虑安全与否和吃了有没有声称的效果。
特医食品评审都是很专业的医生在参与。他们会在基本范围内,对于一些食品原料是不是安全的基础上,会提出很多针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和病情的禁忌等很专业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做特医食品的如果对病理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强的话,只懂食品或食品营养就很难做好。
这也是可能大家认为特医食品现在审批很慢、审批很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很多的产品基本上完全只从食品的角度,有功效的角度去这样思考的话,基本上就会被枪毙掉。因为里面对疾病的作用和负作用等专业依据,包括可能后面还有一些临床数据都不健全。
我们国家的特医食品定位很高,那么国家要求做特医食品的公司一定要有一些营养或医学方面知识的博士才能做到,如果你这个公司里面没有医学或营养学的高级专业人员,并且没有三到五年以上经验的人的话,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好特医食品的基础研发,就不可能申报特医食品。
关于市场定位和销售,我认为呢保健食品公司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去做销售或做渠道销售。但是,我感觉现在的特医食品的“销售人员”好像是医生,我们只需要把产品进到医院,然后医生要不要给病人推荐?这是医生在去做判断。这样的话,我觉得你对这个产品要很有自信,效果好,没有负面的影响,医生才有可能把你的产品给他管理的病人。
2.保健食品企业想进入特医产业,主要风险在哪?哪些保健食品的失败教训需要来吸取?
做特医食品的第一个风险就是投资要大。首先,你的人员配备、研发人员的配备这是必须的,在这个行业至少几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你必须要有。
还有一个风险就是销售。保健品现在的销售渠道和我们特医食品销售渠道,至少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是以医生、医院为主,将来会不会进到药妆店,或者是其他的机构能不能销售,我现在不知道,因为这要牵扯到社保、牵扯到卫生、牵扯到民政局等等很多相关部门,他们要协调,这个将来会不会进医保不好说。大概率事件是可能将来会要进入医保。
第二个问题,保健食品失败的教训需要吸取什么?我觉得呢,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坑挖的太深。我们保健食品自己行业的不自律,同质化程度很严重,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对消费者承诺的太多。
我们的承诺、我们的产品,不是说用临时讲一个科研技术故事、做一个宣传,把它卖出去,而是应该在市场的慢慢沉淀和积累健康案例、做好科普宣传,让大家对这个产品认可,把这个市场慢慢巩固下来,这样才是稳定的,才不是坑。那么我们保健品失败,就是因为大家都是带给消费者承诺的太多,但实际上没有这样的效果的时候,让我们消费者都很失望。这个失望就是一个坑,政府打压我们、消费者也不支持我们了,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坑吧。
那么,特医食品是不是坑?我觉得坚持做好的话,不一定是坑。如果夸大宣传给消费者承诺太多,就会变成一个“坑”。
3.从生产角度来讲,特医食品的生产工艺有何特殊性?可否与保健食品“共线”?
关于保健食品“共线”的问题。其实我们在写特医食品法规的时候,还有在评审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现在的结论来看的话,根据产品情况液体有可能可以和其他食品共线,但是粉体的产品不能“共线”。因为粉体生产线是很难清洗、很难清理。
由于专线生产,也就是说我们的设备就有增加,所以特医食品的投资会很大。所以也就是用这种方式,使没有实力的企业不能进入特医食品。让没有博士、没有检测能力、没有研究能力就别进来。没有经费、没有实力,你做不了专线,还要和别人“共线”什么的,你也就别考虑进入特医食品。
这样的话,实际上它规范了很多,就是让有实力的、有研发能力的,这样的企业能够进来。所以,在“共线”问题上设置了这样的门槛。
4.中国企业在研发上应该怎样做,才能在世界特医食品市场上获得国际竞争力?
从我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认为还是要把基础的资料做全。国内的营养界分了两部分,一个是我们食品行业,都在讲营养、营养食品;还有一个就是临床营养,临床营养学会非常活跃。我希望我们做食品营养的与做临床营养的要结合,才能针对各种疾病的针对性会更强,你才能有更强说服力、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然,食品行业自己很难做到真正针对特殊病人的营养干预,是很难实现的(来源:庶正康讯,刘新旗博士 ,陈列欢博士)。